老年人精神异常有很多的方面,有的是因为长期的寂寞,没有人陪伴,孤独造成,有的是因为服用了不正确的药物,导致精神异常,精神异常是一种很难把握的疾病,疾病症状不是很明显,这样就会使部分患者丧失了及早治疗的良机。所以,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精神异常的信号。
1.怪:指行为、语言、生活习惯等明显改变,出现一些怪异现象。一些患者由于精神因素影响,出现虚幻、怪异的听觉。
2.疑:即无中生有或认为同事、邻居、亲属等对其迫害。有的病人认为他人嫉贤妒能,从而与别人结怨为仇。
3.懒:是一种与其本人一贯表现不相符合、超乎常情的病态“懒”。表现为不愿料理生活、不更换衣服、不打扫卧室、不愿走亲访友、不喜欢与人交谈,懒于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4.呆:表现为呆滞少动、反应迟钝、动作缓慢、语言吞吐。有的病人生活起居被动,可较长时间坐着、站着或躺卧,常独自闭门、足不出户。
上述几种“信号”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并存,这类患者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使用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或抗癫痫作用的氯丙嗪、氟哌啶醇、安定、苯巴比妥等或三环抗抑郁剂多虑平、丙咪嗪等药物,引起精神反应较容易被发现,而使用下列药物常被忽视其副作用,应引起警惕。
消化系药物:治疗溃疡的西米替丁可致头痛头晕,疲乏、嗜睡、智能缺损,少数有烦躁、幻觉、妄想、记忆障碍。雷尼替丁也能引起焦虑、健忘;灭吐灵则可抑制精神活动。
呼吸系药物:可待因、克咳敏、咳特灵等可致精神抑郁、烦闷、意志消沉;氨茶碱还可导致昏睡乃至昏迷,也可兴奋情绪而惊厥。
心血管药物:利多卡因、奎尼丁可引起行为反常、烦躁、痴呆、胡言乱语;胺碘酮则可致幻听、多语、行为冲动、自责妄想等;抗脑动脉硬化的氟桂嗪引起精神抑郁的也不少见。心得安、卡普托利、维脑路通、可乐定、哌唑嗪、慢心律等也可干扰心理活动。
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可致幻觉、兴奋、恐惧、失眠、自言自语、语无伦次等;头孢唑啉、磺胺类还伴有错觉、身体运动协调障碍;大剂量青霉素应用有焦虑不安、意识混乱、抽搐等;利福平、异烟肼可致烦躁、尖叫、答非所问;甲硝唑偶致语言混乱、妄想行为、人格改变等。
强的松类:5%的用药者有心理反常,如欣快感、兴奋不眠、妄想、抑郁,甚至精神分裂等。少数人自制力丧失、易冲动、随处大小便。
解热镇痛剂:消炎痛、芬必得、萘普酮、阿司匹林等可致老年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人格变化。
此外,干扰素、胰岛素、降糖灵、甲氨喋呤、安络血、口服避孕剂、复方氨基酸、普鲁卡因等偶可引起精神与情绪反常,长期使用者宜加注意。一旦疑及,需及时停药观察或改用其他安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