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抖空竹又称“抖嗡”、“抖地铃”、“扯铃”,汉族民间游艺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作为一项健身运动,抖空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水城市民喜爱。
25日,记者在人民广场见到最早在我市推广抖空竹运动的市空竹联谊会会长李孝魁。他正和多名老人在一起练习花样空竹的各种高难度动作。说起抖空竹来,李孝魁像拉家常一样,和记者聊起来。
抖空竹去一身病
李孝魁说:“退休后,我身体非常虚弱,老胃病、颈椎病一直困扰着我,而且还经常感冒。一次偶然机会,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抖空竹。2004年,水城街头还看不到抖空竹这项运动,出于好奇,我决定试一试,并买了两套器材。”
器材有了,可是怎么练,李孝魁心里一点谱都没有。他查阅了大量抖空竹的学习资料,而且买来许多抖空竹的光盘,开始“闭门苦修”。他每天照着光盘上的动作都要练很长时间。开始,他胳膊不会用力,由于练习时间太长,胳膊都肿了。但艰苦的付出,让他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动作。此时,他听说市检察院退休干部高原庆会抖空竹,于是上门求教。从高原庆那里,他又学了不少抖空竹的常用动作。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抖空竹的技术越来越娴熟。更可喜的是,一直困扰他的老胃病和颈椎病也没了。看到抖空竹健身效果这么好,他产生了推广抖空竹的想法。
推广空竹曾遇挫折
如何让群众更好地接受这项运动呢?李孝魁颇费了些脑筋。他决定首先把自己的练习地点从家里搬到聊城公园,这样一来,就可以边练习,边吸引围观者。
2005年,聊城公园还没有改建,公园小广场上每天早上都挤满了人。刚到公园广场,他连一小片活动的地方都没有。为寻找活动的地方,每天早4点,他就要带着一套有哨子的空竹到广场上占地方。
“那时我抖空竹的动作很简单,不像现在这么花哨好看。最初还有人注意,后来连看的人都没有了,推广计划再次落空。”李孝魁说。
拥有“徒弟”数百人
为了吸引观众练习抖空竹,李孝魁买来了各种介绍抖空竹高难动作的光碟,“照葫芦画瓢”苦练起来。在和高原庆的共同努力下,他很快学会了越来越多的高难动作。这时,开始有人主动找他学习。
最早跟随李孝魁学习抖空竹的是肖大爷和刘大爷。两人都得过脑血栓,身体不同程度地留有后遗症。特别是刘大爷,在练习抖空竹前,他的左手手指难以弯曲。可喜的是,经过不到半年的练习,两人的脑血栓后遗症大大改善了。
据了解,从2005年至今,曾跟李孝魁学习抖空竹的有数百人。2006年6月,市空竹联谊会正式成立,目前会员已达100多人,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10岁。
“现在空竹联谊会有自己的表演队,队员三十多人。抖空竹是一项大众健身运动,我希望有更多人参与进来,我将一如既往地义务传授抖空竹的技巧。”李孝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