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进城养老的老年人,在想着怎样照顾好子女的同时,更需要关爱自己,增加主观幸福感。
随着农村子女由农村进入城市生活,不少老人也都跟着离开自己生活大半辈子的农村,来到城市与子女住一起。进城养老本是一件好事。但实际情况是,相当多的老人却因种种原因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难以融入新的生活环境,以至于产生心理障碍。
相比于农村邻里一家亲,城市的邻里关系就比较陌生:大家一进门就关上防盗门;平时子女忙于工作和生计,缺乏交流和陪伴;在农村可以种种地,养养鸡,在城市似乎除了看看电视,做做家务就无事可做。此外,对于生活方式的不习惯,如进门换鞋、上完厕所冲水,以及缺乏使用家电设备常识、语言沟通障碍等,都给农村老人设置了一道道无形的障碍。这些突然的变化对于平时习惯忙碌、串门的农村老人来说是很不适应的,他们感到这种生活孤寂无聊。从而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
对于进城养老的老年人,在想着怎样照顾好子女的同时,更需要关爱自己,增加主观幸福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尽量避免无事可做,无话可谈的情境。虽然不能像农村一样种菜养鸡,但也可以在凉台上种花养草。对于新的事物,比如各种家电的使用,不妨让子女教教,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同时,要尽快熟悉周围环境,走出家门,与人交流,找到生活的乐趣。与人交流的方法有很多种,外出买菜或在小区锻炼,看到社区同龄的老人也正做同样的事情,可以上前套近乎。还可以借助社区居委会参与集体活动,如下棋、打牌、跳舞、结伴外出游玩等,逐渐地建立自己的社会人际关系。在家主动找子女聊天,了解一些新鲜事以及社区老年人的活动状况。但对于子女的私人事情,不要过分唠叨,不蛮横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