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老人
快速搜索

中医美容的开始与兴盛

2015年03月20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精神、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美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精神、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美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深入了解中医美容的发展及成就,对于研究中医美容的特点及规律,发挥其优势,更好地为人类的美容事业做出贡献,将是十分有益的。从秦汉晋唐时期中医美容萌发和兴盛的发展历程,试论中医美容学术思想、方法技能及事业发展之成就。

考秦汉探中医美容之萌发

战国后期出书的《韩非子集·显学》中就有“脂以染唇,泽以染发,粉以敷面,黛以画眉”的生动描述。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科学文化进步较快,人们对美的追求除开始讲究简单的衣着,化妆的不断改进外,还从传统医学的角度对影响人体容貌美、形体美的各种病证进行了探索,各类具有驻颜美容作用的方药、技法及理论应运而生,就此使美容与中医中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虽未专篇论述美容,但对于人体体形、颜面五官、毛发皮肤等涉及美容的理论却大量散见于各篇中,为中医美容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其一《内经》力倡整体观念,认为健美与人体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其二《内经》力主养生保健,强调健美的维护应以养生保健为本。

东汉时期的华佗是有名的医家,同时也是古代健美典范。据《后汉书》记载,佗“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华佗继承了《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思想,创立了动形养生的五禽戏,对后世健身美容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的弟子吴普“受术于佗……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实,吃食如少壮也”。

观晋唐论中医美容之兴盛

晋代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首次将中医美容列为专篇论述,设“治面疱发秃身臭心鄙丑方第五十二”篇,载有驻颜美容及治疗各种损美性疾病诸方共35首,还有手脂、澡豆(净身、手、面用)、熏衣香、染发、蜡泽饰发,香津泽涂发方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葛洪还首创多种面膜调制法,即以新鲜鸡蛋清,或以猪蹄熬渍,或用鹿角熬成胶体状物作面膜,敷贴面部,以治疗面部瘢[FS:PAGE]痕,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面膜制剂了。更让人惊异的是,在晋代已能做兔唇修补术,如《晋书·魏咏之传》云:“魏咏之,生而缺唇,年十八……医曰,可割而补之”。

南朝陶宏景精于医术,兼通佛道,所著《养性延命录》为现存最早的养生保健驻颜专著。书中论及多种养生之道,皆俱健身养颜之效,尤其在“导引按摩篇”中集合了古代练气功诸家之大成,总结出一整套气功导引按摩美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因而流传下来,直至清代,甚至20世纪初期的一些养生驻颜书中均记载,传授该法。

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一部病源病理专著,书中未列任何方药,但却对损美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如论及面部黑斑(雀斑)曰:“人面皮上或有如鸟麻或如雀卵上之色是也。此由风邪客于皮肤,痰饮渍于脏腑,故生黑斑”。

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美容发展的兴旺时代。这期间孙思邈的《千金方》与王焘的《外台秘要》堪称集中医美容大成之著。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分别辟有“面药”和“妇人面药”专篇。分别载美容方剂81首和39首,而在其他篇章中,还散载有保健及美容内服,外用方各150首和44首。

从上述面广量大的美容方药,众多有效的美容方法和渐趋深入的美容理论中可以看出,晋唐时期,是中医美容发展兴盛的时代,此时中医美容已具有较高水平,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