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长寿养生热越炒越火,各大书刊、杂志、影像制品、电视节目都有不少介绍养生的内容,但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养生却很少有人说的明白。中医讲究的养生可归结为6个字:顺、静、修、调、补、固,如果能领悟这几个字真正的含义就离长寿不远了。
近几年长寿养生热越炒越火,各大书刊、杂志、影像制品、电视节目都有不少介绍养生的内容,但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养生却很少有人说的明白。中医讲究的养生不单单几个方子、几副药的事情,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顺、静、修、调、补、固,如果能领悟这几个字真正的含义就离长寿不远了。
“顺” 养生跟着季节走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的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静” 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修” 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
“调” 多做深长呼吸
《黄帝内经》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建议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补” 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滋补要因人而异,根据体质进行合适的食补。气虚的人最要吃主食,还可喝鸡汤、吃鸡鸭鱼肉。补血可用大枣、猪肝、各种红肉。补阴气,多吃水里生的,如鸭肉、海参、甲鱼等。养阳要吃牛羊肉、鸡肉、驴肉、韭菜等。春天要养肝,多豆芽、豆苗、草莓、菠萝等。但要少吃香椿、香菜,以防过敏。夏天吃点苦能去心火,要多吃夏天成熟的瓜和豆。秋天应多吃应季水果和栗子、松子等坚果,还要吃润肺的百合、藕、杏仁、白果。冬天要养藏,多吃根茎类食物,如山药、土豆、红薯、萝卜、白菜。
养生不能一味地补,要补泻结合。夏天要利湿,可多吃冬瓜、丝瓜、西瓜、薏仁。秋天燥气盛,便秘、口干的人多,应多吃润燥的梨、萝卜等食物。冬天可多吃点姜、肉桂,以驱寒气。
“固” 固精固气固神
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此外还可吃养肾精的食物,包括各种肉类,以牛肉最好,还可吃山药、黄精、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