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画着录书目,以梁代的《太清楼书画目》和唐代的《贞观公私画史》最早,可惜前者早已失传,惟唐代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流传下来,被后人誉为“着录之祖”。
中国的书画着录书目,以梁代的《太清楼书画目》和唐代的《贞观公私画史》最早,可惜前者早已失传,惟唐代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流传下来,被后人誉为“着录之祖”。
唐代以后,传世的书画着录书目,无外乎以下三类
一、作者以着录自己家的书画藏品为主,兼顾曾经过目名迹。比较着名的有北宋米芾的《书史》和《画史》、明人文征明的《停云馆帖》、清代孙承泽的《庚子消夏录》、高士奇的《江村消夏录》、大藏家安岐的《墨缘汇观》、清末顾文彬的《过云楼书画记》、陆心源的《穰梨馆过眼录》、庞元济的《虚斋名画录》、近人吴湖帆的《梅景书屋书画目录》、张伯驹的《丛碧书画录》以及张珩的《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郑振铎撰)等。
二、记述着者曾经过眼的书画作品,如唐人裴孝源(初唐年间人,活动于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627—683)的《贞观公私画史》、北宋米芾的《宝章待访录》、元人周密的《云烟过眼录》、明人朱存理的《珊瑚木难》、都穆的《寓意编》、文嘉的《钤山堂书画记》、詹景凤的《东图玄览》、张丑的《清河书画舫》、清初顾复的《平生壮观》、吴升的《大观录》、吴其贞的《书画记》、缪曰藻的四卷本《寓意编》、吴荣光的《辛丑消夏记》等。
三、着录是官方着录,主要是宫廷收藏着录,宋代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地记载宫廷书画收藏的着录,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书成于公元1119—1125年间,集录了北宋内府所藏魏晋以来书画名迹,其中《书谱》共二十卷,记录了197名书家小传和1240余件作品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