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老人
快速搜索

老人想健康长寿是运动还是静养呢?

2015年03月20日

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到底是要多运动?还是要注意静养,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养生家、思想家有过大量的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

儒家主“静”,认为“仁者寿”、“仁者无欲,故静:性静者多寿考”。《吕氏春秋》主“动”,以“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形象比喻,说明通过运动可以增进健康,延长寿命。荀子亦主“动”,认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因而提倡老年人养生保健时要多运动。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则主张养生保健要“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认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他还结合自己的养生实践创编了《五禽戏》体操,作为一种健身锻炼的手段,一直流传至今,他告诚人们要经常运动才能保持健康,颐养天年。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亦提倡:“养性之道,常欲小劳”。所谓“常欲小劳”,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经常从事运动量较小的健身运动。

综观历代养生家、思想家的养生理论和观点,笔者认为,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既要动,也要静,应当讲究动静结合,炼养兼顾,其要诀在于:“体动心静”,即身体要多运动、心境要安静。古人云:“马不行而脚直,车不驾而自朽”。人离不开动,俗语说:“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的身体也是活动和劳动中创造的。各种运动,如健身跑、步行、散步、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木兰拳、保健体操等等,只要经常锻炼,均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益寿延年。

然而,运动也决非多多益善,要适可而止,倘若运动太过亦会损害健康,因为长时间从事过于激烈的运动,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长期处于旺盛状态,从而缩短了人体细胞分裂的周期,加快体内器官组织的磨损与衰老。国外学者通过调查5000名已故的优秀运动员发现,他们中多数人的寿命短于一般人。美国科学家萨马劳斯在研究不同职业的寿命时也发现,超级球星和优秀拳击运动员的寿命比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成就的人平均短8—8.3岁。美国著名的运动医学家、《跑步全书》的作者詹姆斯·菲克斯,50岁时就在一次超负荷的跑步途中死去,说明运动过度亦无益于健康长寿。

因此,笔者认为在提倡老年人从事健身运动的时候,应当注意“形劳而不倦”。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主张“有氧运动”、“低度运动”,认为老年人从事健身运动时,每周从运动中消耗2000卡热量对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是有益的。美国哈佛大学和福斯坦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对1700多人为期16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经常从事有氧运动、低度运动的人,较平时不运动的人,患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低2倍,平均寿命长4—5年。一般来说,一小时轻快的步行可以消耗400—500卡左右的热量,如果每位老年人每天能够坚持30—40分种的步行,就可以达到低度运动的要求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