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老人
快速搜索

出了家门就能锻炼健身

2015年03月20日

“我住的小区就没有健身器材,这也是我的切身之痛。”昨日,在对四体会配套合肥市全民健身设施示范工程的检查中,合肥市副市长杨增权谈及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的普及率,语气颇显沉重。

杨增权透露,借助办四体会的机会,合肥争取来500多套健身器材,4月16日前合肥市“一廊”(塘西河健身长廊)、“一带”(环城健身带)、“一苑”(逍遥津公园健身苑)将全部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这些都意味着,合肥市民可提前30天享受四体会所带来的好处。

逍遥津公园将“补课”

“你们有没有发现,逍遥津公园有娱乐场所,却没健身场所?”刚走进逍遥津公园,杨增权的目光便落在了凉亭中一群吹拉弹唱的老年人身上。记者了解到,再过一周,逍遥津公园东侧的1000多平方米草地上就将添置30多套健身器材。

据了解,逍遥津公园这1000多平方米的草地即老动物园旧址。动物园迁走后,这里便成了合肥市民晨晚练的场所。“现在补建上全民健身器材,算是给逍遥津公园‘补课’。”杨增权笑着说,投建的器材中包括练臂力、推力、拉伸、扭转等等。

同期,环城路和塘西河沿岸也在加紧投建全民健身器材。据介绍,由于环城路属于老城区,道路、绿化都已完备,增建全民健身器材只能“见缝插针”;而位于滨湖新区的塘西河则可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投建,“将来的塘西河健身长廊会很壮观,不但范围大,功能也更齐。”杨增权说。

全市健身器材增加近一倍

500多套健身设备,其中有政府投资的,还有参加四体会健身器材展商捐赠的,它们都属国内最高水准的器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