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老人
快速搜索

中医治疗中耳炎重健脾化湿

2015年03月20日

中医认为,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是肝胆湿热,损伤脾胃,引致水湿内停,壅滞耳窍。临床表现为耳鸣、耳胀、耳痛,听力减退,耳内流脓等症状,属于“耳疳”、“耳闭”、“耳脓”等范畴。

中医认为,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是肝胆湿热,损伤脾胃,引致水湿内停,壅滞耳窍。临床表现为耳鸣、耳胀、耳痛,听力减退,耳内流脓等症状,属于“耳疳”、“耳闭”、“耳脓”等范畴。本病多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可引致鼓膜穿孔,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炎症。

治疗中耳炎要以健脾化湿、清肝泻火为原则,同时要注意补肾益气,做到标本兼治。

偏方释疑

偏方一:参须京菖茶。参须3克,石菖蒲3克,绿茶3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以味淡为度。

此方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充耳的作用,能够缓解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咽鼓管长期堵塞及耳闷、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

偏方二:柿子饼粥。柿子饼2~3枚,大米150克。将柿子饼洗净、切粒,大米淘洗干净备用。待水煮沸后,把柿子饼粒及大米倒入其中,煮1~2小时即可食用。

此方具有燥湿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可减少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浆液渗出。但胃寒者忌服,勿与螃蟹同食。

偏方三:槐花杭菊饮。槐花3克,杭白菊3克。把槐花和菊花用暖水稍冲洗后,再放于杯中用开水冲泡,待香味渗出后即可饮用。

此方具有平肝泻火,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属于里实热证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致的耳部剧烈疼痛、穿孔流脓有辅助疗效。如果患者自觉耳中疼痛难耐,可将杭白菊换成野菊花,以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

偏方四:赤小豆冬瓜汤。赤小豆30克,冬瓜500克。冬瓜去皮切成块;赤小豆洗净,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瓦煲注入适量清水,放入冬瓜和赤小豆,加盖大火煮沸,改小火煲1.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此品具有健脾利湿、凉血解毒、利尿消肿及消炎之功效,适合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内使用。

偏方五:眉豆煲饭。眉豆60克,大米120克。将眉豆及大米洗净,再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熟透即可。

此品具有健脾益气、除湿利尿的作用,可以减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炎性渗出。

医生经验方

茯苓泽泻菖蒲汤:茯苓、泽泻、石菖蒲加减。

此方具有健脾和胃、渗湿利水、醒神益智的作用,善于治疗由外感引起的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耳内堵塞感、耳鸣、耳闷,清稀浆液渗出等症状。

银花甘草汤:金银花、生甘草等。

此方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作用,对于感冒初起所致的化脓性中耳炎有一定疗效。

中药治疗对于非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较为显著。但是对于化脓性中耳炎,尤其是在合并耳膜穿孔的情况下,必须要中西医共同协作治疗,才能使药效直达患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