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在“感到不幸”,如果你总是觉得幸福离你很远,你会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相信你会说,“这是命运”、“这是因为贫穷”、“这是因为前途渺茫”,或者你会说是社会压力……但是你不知道,你感觉不到幸福的真正原因,可能不是你的工作能力,也不是你的交往能力,更不是你的命运太差,而是你“感受幸福的能力”相对较差。
心理学专家说:“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并不缺乏使人能够产生幸福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人们找不到幸福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至丧失了那些本来可以获得的幸福。”正像印度哲学家克利希那穆尔提说的:“幸福是一种你未曾意识到的状态,是一种你未感知的状态。当你知道幸福的时候,你也就没有幸福了。不是吗?而当你感受到幸福时,幸福也就消失了。你能总是说你是快乐的吗?只能是后来,某个时刻或一段时间之后你才会说‘我曾经多么幸福,我曾经多么快乐’,在现实的那一刻你是不曾意识到幸福的,而这正是幸福的美。”这正如我们中国人熟悉的一句话:“身在福中不知福。”
现实生活中,人们感到痛苦,感到抑郁,或者感到没有前途,这些让人们感觉“不幸”的因素,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认为是社会性问题,激烈的竞争、物质第一的意识形态,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理想太难实现,而有些人却很容易就得到想要的东西,于是痛苦地盯着别人的钱袋和别人手中的权力,“郁闷”地生活着。很少从“我”的角度去思考,很少注重培养一下自己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往往在痛苦的追求中失去幸福。
人们对幸福的感受能力会不会像智商一样与生俱来、一成不变呢?当然不是,提高自己幸福感受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知 识
我们不能简单认为,文化水平高的人必然比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生活得幸福。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良好的教育可以提供给人们的,绝对不仅仅是获得金钱和物质的能力,更赋予了受教育人更多的精神给养。在精神层面上,知识掌握越多的人,他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广度就必然越开阔。那么,同样在遭遇问题时,他们就更容易从中走出来,放眼其他领域,反之,很可能就走进死胡同,去钻牛角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