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衰老和身心功能减退,老年疾病发病率很高。这些疾病不仅需要医疗照顾,还带来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由于照顾困难,生活不便,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使原来孤独、压抑、忧郁的老年期心理变化变得更加明朗化和复杂化。
1.脑功能趋向衰退表现
抑制过程减退,神经系统灵活性下降,惰性增大。智能逐步下降,近事记忆明显减退,远事记忆相对保持较好,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故心理灵活性差,偏向保守,迷恋往事,重视传统。不少人有丰富阅历和经验,仍能发挥余热。
2.性格变化
人格弹性明显减退,变得固执己见,自信自己经验,不易接受新鲜事物。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正确认识生活现状。爱沉缅往事回忆,常悔恨无法挽回过去的美好情景。对过去成就唠叨不休。少数有成就者变得傲慢自尊,难以倾听逆耳良言。
3.情绪变化
一方面对外界事物,对他人情感日见淡漠,缺乏兴趣,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另一方面情绪变得不稳定,易激怒,难自制,负性情绪占优势,经常产生抑制,疑病,孤独感,空虚感和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人活半为鬼"、"日薄黄昏"是他们心理写照。面临种种心理矛盾,精神刺激下有消极言行,故消极自杀率较高。
4.其他心理变化
猜疑和偏执心理较常见,遇事归咎别人,对他人不信任,视听力老化,嫉妒,猜测,偏见和激情发作。行动不便,不爱活动,兴趣索然,孤独离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