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午后,太阳懒洋洋地照着大地,在一片树阴下,记者遇见了留守老人李正英。李正英前些天患了一场感冒,身体欠佳。趁着阳光好,他早早来到了家门前的碾场边晒太阳。
李正英已近古稀之年,这些年,许多老伙伴一个个离去,平日和他谈心的没有几个了。李正英老人回忆,老伙伴们健在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感觉到什么叫孤单和寂寞。李正英感叹,早些年,他和伙伴眼中的“老先生”李学森讲三国的时候,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那时侯每到傍晚,大伙不约而同地来到碾场边,听老先生讲故事,那感觉就像炎热的夏天喝了一杯啤酒一样清爽,至今也难以忘怀……可是,现在连和自己说话的人也没有了。回忆起曾经和老伙伴们在一起的日子,李正英老人显得有些失望和落寞。
李正英老人的处境比起海东地区其他留守老人要好得多。李正英老人的儿子出门打工前,把家中所有的农田承包给了其他人。所以,老人平时一个人赋闲在家。和他相比,邻居家的两位留守老人却很少有空闲时间。没有说话的人,李正英老人的日子过得平淡、乏味,在电视机前度过每一天。李正英老人想,要是有个老年活动中心多好,兴许能找上几个好伙伴下下棋、搓搓麻将。
从留守老人李正英单调、乏味的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海东地区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许多农村留守老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愈加强烈。记者调查发现,海东地区农村针对老年人设置的文化娱乐活动设施普遍匮乏,许多老人以“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的生活方式度过晚年的生活。
“海东地区也没啥大企业,年轻人想挣些钱只能往远处走。种庄稼能要几个人?工业上不来,叫青壮年劳力回来,短期内肯定不成,老人没人照顾,娃娃没人看的情况还是会长期存在。就盼着政府能为我们分担些,出去挣钱的人心里踏实,老汉、娃娃也平安舒坦。”在外打工的海东籍农民工张明伟说。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逐渐加快,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已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关于农村留守老人遇到的诸多问题,江西省石城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他们专门为农村留守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给每位留守老人发放一份便民服务联系卡,由村干部、农村党员为留守老人提供便捷服务。为了丰富留守老人的业余文化生活,石城县不断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定期邀请县里的文艺团体到乡村巡回演出。并且,组建各种文艺协会,吸收留守老人参与。同时,石城县积极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或就业,减少留守老人数量。
江西省石城县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服务的探索,虽然有些具体措施暂时不切合海东地区的实际,但比如为农村留守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文艺演出等具体措施,有值得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