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总会有一些人羡慕我们退休后的生活,说什么退休了不用上班,吃好些穿好些,去天南地北走一走,带着儿孙消遣,这是老年人最大的快乐。对了,什么是快乐?这十年退休生活中,我心中有了答案:这些年我已享受到快乐,我的快乐就是“读书”,读书改变和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使我得到了快乐。
人为什么要读书?老年人为什么还要读书?这个问题我经常在问自己,我认为一个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一个人如何来理解人生,他就会如何来对待读书。人的一生除了吃饱、穿暖以外,还有思想、还有心思,在这方面也要满足。可以这样说,读书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基本活动,可以满足一个人的内心需求,久而久之,它能使人生活充实和富有,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那年正当我退休感到枯燥乏味的时候,住地社区请来院校王老师来社区演讲,题目是:“人为什么要读书,该怎么读书?”两个半小时演讲,由浅入深,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事例,我听得很认真并且做了记录。这个演讲像专门针对我们退休人员讲的。会后,我请教了王老师,且为我量身裁制了学习计划。从那时起,我下决心走上读书的路。
读书使我的生活更有规律。退休生活没有压力,处在自控状态。无拘无束,每天显得自由,也很无奈,几个月下来感到生活没有准心,浑身不自在。读书后,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变,生活由枯燥到有规律,逐步尝到了阅读的浓厚兴趣。我制定了一日工作时间表,固定了读书的时间,我坚持在这静谧的早晨和夜晚时光,捧一本好书,孜孜不倦,泡上一杯浓茶,细细品味,在书的海洋里遨游。细细聆听书籍的心声,一股亲情感油然而生。曾记得有人说过:“读好书的人快乐,读好书的人自足。”我想这都是因为书里有一个比实际世界更大、更美、更丰富的世界。人的生命毕竟有限,一个人真正得到的东西实在是有限的,见不多,识不广,内心的感受又从何而来呢?事实证明,读书与其他事务并不矛盾,读书也是在完成书本下达的任务,要使我们每天有事情做,头脑中有问题要理,使你不再成为一个生活的编外之人。
读书使视野开阔,书本里上下五千年,古今融为一体,使我们超越时空界限,与人类文明进行无障碍对话,我们虽然没有经历那个年代,书使我身临其境,相当于经历一场精彩生活。今天可以同李白、杜甫对话,明天可同荷马、但丁交流。也只有读书,才能享受对话的乐趣。平时常围绕一些有价值、有兴趣领域,对与它相关的各种材料进行尽量广的阅读。相互比较揣摩,从它们之间微妙的差距、不同层面的变化,发现深层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体验。这样视野更开阔了,思想更活跃,就有发言权。由此可见“书之为物”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墨迹和纸张,它有体温,渗透着昔者或彼者的生命和智慧的表达,因为书中的人物以不同于己的生命方式搜索着、激发着与之对应的人的生命潜能,读书也就成了在字里行间发现自我、丰富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过程。人想的问题就会多,眼光就会敏锐,人也会变得大度和有气魄。
生活需要读书,读书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与其问我读书带来了什么,不如问:没有读书,我还能剩下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