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老人
快速搜索

志愿者上门聊天老人心暖

2015年03月20日

“我年纪大了,退休在家感觉很孤单,贵报的大学生志愿者能否来我家陪我聊聊天?”昨天上午,省城80岁的张朝兴老人拨打本报热线4249555,询问大学生志愿者能否来他家一趟。 当天下午4点,本报组织的“爱心敲门”志愿者服务团队冒着雨雪再次出征,第一时间赶往了瑶海区永康食品厂宿舍的张老家中。 昨天下午四点,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夹雪。记者跟着两位来自安徽中医学院心理学专业的志愿者来到张老家。“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后,张老缓缓地打开了房门。“真的是你们,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赶到了!” 见到两个戴着红帽子的志愿者,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年轻就是好啊,跟你们一起聊天,我都觉得年轻了很多。”志愿者坐下后,张老又是倒水,又是泡茶,忙个不停。 “您千万别跟我们这么客气,就当我们是您的孙子和孙女看就行!”志愿者李娜拉住老人的手,“今后您有什么知心话啊,尽可以跟我讲。”李娜说。随后,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跟张老交谈起来。老人的心扉也慢慢敞开。 “先仔细倾听老人心结,再对老人家进行疏导,这是我们心理学专业的特长。”两名志愿者这样表示。张老告诉记者,他是四川人,1958年转业后在合肥生活几十年。 张老回忆,1952年,他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左胳膊险些废掉。清理伤口的时候竟然清出了一小盆的脓血。那个时候没有消炎药,现在落下病根了,疼得厉害。“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争取来的,你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张老的句句叮咛让志愿者们连连点头。 一个小时的聊天,张老感觉心情舒畅。他说,子女在外忙于工作,是这些从大老远赶来的大学生志愿者的真诚和善良,让他感觉心里暖暖的。 临别之前,志愿者还提醒张老:身体不舒服不能硬撑,要尽快到大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雪仍未停息,张老看着志愿者远去的身影,大声说:“等天气好点,我一定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