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老人
快速搜索

药物养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015年03月20日

人是有机的整体,早衰是整个机体复杂的变化,受着内外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是有机的整体,早衰是整个机体复杂的变化,受着内外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怎样正确对待补药,是许多人极为关切的问题。若用之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药物养生的宜忌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低下,祖国医学应用传统中药,通过合理的进补,直接或间接地起到祛病强身、滋补健身、延年益寿的功效是有科学道理的。

如果单纯依赖药物抗老,甚至滥用补药、补之太过,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掌握如下原则。

1.健康勿补

用补益法进行调养,一般多用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之人,这些人的体质多属“虚”,故宜用补益之法。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年轻人本来身体健康,认为补药的神通,“多多益善”,盲目进补,结果不但无益,反而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已经发现有因服用过多人参,出现了欣快、烦躁、激动、失眠、腹胀等“人参滥用综合征”。

因此,服用补药应有针对性,倘若一见补药,即以为全然有益无害,冒然进补,很容易加剧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故不可盲目进补,应在辨明虚实,确认属虚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补。“补之为义,大矣哉!然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朴而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不识开合,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本,不深求调摄之方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讲也”,这是需要明确的第一条原则。

2.补勿过偏

“阴平阳秘”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故进补的目的在于燮理阴阳,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药物养生,贵在宜恰到好处,不可过偏。过偏则形成新的阴阳失调,从而使机体从一种阴阳失衡状态,转向另一种新的阴阳失衡状态,使机体遭受又一次损伤。例如,气虚之体,随应服用补气之品,但一味大剂补气而不顾及其他,补之太过,反而导致气机壅滞,出现胸、腹胀满,升降失调;阴虚之体,随应服用滋补阴液之药,但一味大剂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候。所以,补宜适度,适可而止,补勿过偏,这是进补时应注意的又一原则。

3.辨证进补

虚人当补,但虚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故进补时一定要分清脏腑、气血、阴阳、寒热、虚实,辨证施补,也就是俗话说的“缺啥补啥”。补之适当,养之得法,方可取得益寿延年之效,而不致出现偏颇。人参,能大补元气,益血生津,但人参不是万能的补药,如阴虚火旺体质的人,服用后会加重头晕、心悸、失眠等,甚至使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补药并非多多益善,有的放矢,方能立见成效。

此外,服用补药,还应该根据四季阴阳盛衰消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否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健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