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老人
快速搜索

晚年如何更幸福

2015年03月20日

有些老人由于空巢、退休、疾病和丧偶等各种生活的巨大变故,会在心理上产生孤单、寂寞、悲观、抑郁、厌世的情绪。经历这些的老人,如果顺利度过这些“坎”,老年生活更幸福。

有些老人由于空巢、退休、疾病和丧偶等各种生活的巨大变故,会在心理上产生孤单、寂寞、悲观、抑郁、厌世的情绪。经历这些的老人,如果顺利度过这些“坎”,老年生活更幸福。

退休期避免失落怨恨

步入退休生活以后,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60岁的老人生活节奏由原来的紧张、有序转为清闲。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一个60岁人若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很容易感到精神上空虚,心理上出现较大的失落感,从而干扰情绪,影响心理平衡。其实,退休后要调整心态,学会两样事,学和玩。因为学和玩,都是老年人与社会保持接触的最重要的方式。特别是那些“工作狂”退休之后,一定要发掘、培养一项兴趣爱好,培养出新的人际关系。

空巢老人有自己的生活

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当代老年人要抛弃那种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想法。对于子女来说,客观上要去闯世界,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在主观上,也不会愿意跟父母住在一起。

建议空巢父母们,在子女都成年,求学、成家立业之后,不妨转移心思,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儿,既充实生活,又填补孤寂,烦忧也就失去了容身之处。

患了重病要坦然面对

恶性肿瘤现已成为60~70岁年龄段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

老年人对癌症的惊恐、担忧、害怕一系列负面情绪,是其治疗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也有很多癌症患者是“带瘤生存”的,他们甚至被称为“临床治愈”,而这治愈的患者常常就是坦然接受患病的事实,并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应该明确地认识到,一旦患了癌症,着急、悲伤、忧郁都于事无补。相反,只会加重病情。

专家建议,采取积极、主动、坦然处之的态度,尽量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战胜癌魔的信念,努力配合医生治疗,对于稳定和改善病情,延长生存期是十分有益的。

配偶走了勿悲伤过度

老伴去世,丧偶的老人只剩自己一个人,形影孤单,对未来丧失信心而陷于孤独、空虚、抑郁的情绪之中。有人统计,老年人在失去配偶后的一两年内相继死去的人数高于老年夫妇都存在而死亡人数的7倍。

丧偶给老年人带来的打击常常是致命的,而一旦老年人不能从丧偶的悲痛中走出来,时常引起连锁反应,导致更大悲剧。从心理学上讲,这种悲痛情绪一个月左右应该有所缓解,否则该去看医生,以免罹患抑郁症。此时建议,丧偶老人可以与子女同住,让子女充当伴侣的角色,以陪伴老人度过忧伤时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