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人的睡眠和饮食量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使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人的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行为方面的异常,所以夏季的时候老人不光生理需要降温,心理亦需要“降温”。
当气温超过35℃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同时,由于夏季气压较低,血液带氧能力有所下降,因而较易出现缺氧反应,即心慌、心跳加速等症。夏季人的睡眠和饮食量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使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人的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行为方面的异常,所以夏季的时候老人不光生理需要降温,心理亦需要“降温”。
老人“任务”重 心情需“降温”
除却天气原因外,老年人在夏季,特别是暑假期间的“负重”情况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焦虑症状的发生。
每到暑假,总有不少孩子会被寄放在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的家里,老人假期代管孩子已经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孙辈对于老人来说自然是非常宝贝的,因而在代管的过程中,老人总是会不停地担心,一是怕自己没带好,二是怕与儿女的教育方式起冲突。并且,孩子与老人一样都是容易受天气影响的群体,孩子的吵闹和哭声都有可能诱发老人的焦躁情绪,两者共同生活难免有情绪上相互影响的可能性。
不过,也并不是说夏季老人与孩子就不能共同生活。只要注意给“心”降温,老少一家依旧可以其乐融融地度夏。
首先,不管是老人还是儿童都应该尽量避开高温环境,特别是头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被阳光直射容易导致脑部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其调整功能;其次,要注意房间通风,加快房内空气流通;再次,不少人在夏季都会出现失眠和没胃口的症状,但尽可能不要因为这些原因打破自身的生活规律,要保持充分的睡眠;最后,心情的自我调节非常重要。必须从主观上认识到夏季焦虑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现象,不要无谓地放大问题。可以通过人际交往的方式将负面情绪升华,敢于说出不满也是排解内心焦虑的好办法。
特别的hi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朋友注意,如果发现自身情绪症状过于明显,应当去医院就诊,谨防“小中风”现象。此类病症的根源很可能不在心理,而在于心脑血管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