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老人
快速搜索

中国画创新浅谈

2015年03月20日

中国绘画历史修久,远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孕育了早期的美术创作。在漫长的年代里,产生了众多的画家和不朽的绘画作品。

中国绘画历史修久,远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孕育了早期的美术创作。在漫长的年代里,产生了众多的画家和不朽的绘画作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外来绘画艺术的不断渗透,人们观念的更新,对传统绘画的风格、形式已有所厌倦,传统的绘画语言亦显贫乏,已不能完全或者准确地表达出画家的思想感情,再加上绘画题材的不断拓宽,迫使有时代特点的艺术作品不断出现。

古人云:“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此物之常理也。”绘画亦是如此,守旧则不能进步,创新才有出路。但如何创新呢?

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优秀遗产的基础上进行。照搬传统是没有息的,但全盘“西化”也是不可取的。尽管传统绘画是非常优秀的,经过历代画家不懈努力,才形成今天的风格特点,但但也有其程序化的缺憾。要想发展中国画,必须在此基础上改进它,丰富它,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国有国情,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也有差异,因此,照搬外来艺术也是国人所不能接受的。

创新,首先解决的是绘画意识的改变。既然是创新,就必须有现代意识,时代特点。如画家在观念上仍无动于衷,其作品一定是文物的再现。现代意识是一种文化概念,它是现代文化精神的体现,是民族传统的重新认识与提高的新观念。它代表着绘画艺术的历史意义及时代意义。

画面构成及经营位置也是国画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人作画多以梅、兰、竹、菊、荷、山水等为题材,很多人便苦于陈旧模式,搬来套去,各相传移而为能事,使创作圈子越来越小,画面千篇一律。创新应引进西方写实主义造型观念和时空结构,改造和调整传统绘画的视觉模式,寻找中西绘画的结合点,打破传统构图的死框框。

技法的创造更能提高国画的表现力。传统绘画技法大致分为皴、擦、点、染。一批青年画家在拓展表现技法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创出拓、印、泼染、冲洗、喷、华学用品和洗涤用品的使用等,丰富了国画的艺术语言,更准确地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情感,给人以更高的艺术享受。

创新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只是重复过去而无新意,吃别人嚼过的东西是无味的。历史上有影响的画家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造的,以自己最熟悉的艺术语言,表现新思想,形成新风格而独树一帜。不仅在艺术理论上站得住脚,在社会上也有广泛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