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老人
快速搜索

传统国画颜色有哪些

2015年03月20日

在中国远古绘画中,色彩一直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直至唐宋,中国绘画几乎都是重色的。甚至在明清之前,中国绘画的名称不是现代所称“中国画”,而是用色彩中的两种颜色名称——“丹青”为其命名,由此可见色彩是中国绘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远古绘画中,色彩一直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直至唐宋,中国绘画几乎都是重色的。甚至在明清之前,中国绘画的名称不是现代所称“中国画”,而是用色彩中的两种颜色名称——“丹青”为其命名,由此可见色彩是中国绘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之际,在色彩的探索、研究和运用上,已相当成熟,并形成了一整套的用色原则和方法。

南齐的谢赫将中国绘画特有的设色规律和用色原则加以总结,在《古画品录》的“六法”中提出了“随类赋彩”的敷彩制形理论。在色彩的运用上,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中国绘画不以客观环境为依据,崇尚人的主观感受,从来就不重视“光”的作用,更不认为在不同光线条件和空间环境中色彩会有微妙的变化,认为世界上所有物体的颜色都是固有的,即使是在漆黑一片的环境中,色彩也是依然存在的,绘画所表现的是介乎于自然和自我之间的“固有色”。

中国绘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和表意性,并以社会规范和固有色的施彩原则进行“随类赋彩”。唐宋之际,中国画的色彩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宋之前,色彩是绘画的一个重要表现语言,南朝时期的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还强调色彩在表现对象、塑造形体方面的重要性:“画家布色,构兹云岭”,“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但是,到了唐朝,这一“以色貌形”的观念却发生了改变,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则变为弃色求墨了,他认为“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并由此肯定“运墨而五色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