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老人
快速搜索

心理年龄与人际关系有何关系

2015年03月20日

人的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是可以变化的。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擅长利用这种变化,将十分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而此时的“心理年龄”就是改善各种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 经常听到有人说:“哎,我老了;身还年轻,心已苍老。”

所谓心老,大约说的就是心理年龄超过了生理年龄。也的确有专业测试的结果说明,很多人的心理年龄就是大于生理年龄的。其实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极少有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是完全一样的,而前者高出后者,也是正常的现象,即使相差很多,也并非病态。所以大可不必因为心理年龄的“老”而忧虑。

心理年龄的高低,和一个人的遗传、性格、经历、环境等等因素密切相关,甚至受到近期的心情等多变因素的影响,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病理名词”,而只是一个心理发展的“时间参数”。

心理年龄的高低各有利弊,并不是绝对的好和坏可以区分的。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应成大致对应的关系,但在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表现出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和不平衡性,所以人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以及智力年龄并不是完全同步发展的。

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会显得城府过深,很难与同年龄的人有相互的理解与共同的语言;而心理年龄远低于实际年龄的人,则会显得过于天真,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生存与成长。

实际上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可以变化的。如果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擅长利用这种变化,将十分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而此时的“心理年龄”就是改善各种难于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