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兴隆街的吕淑珍老人今年已经87岁了,子女不在身边,常年独自一人使得老人虽然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但难免忍受孤独。今年春节,在慈善义工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吕淑珍老人过了一个高高兴兴的除夕夜。如今年节已过,老人又要独守“空巢”,遇上身体不好的时候,也只能请保姆照顾。
在烟台像吕淑珍这样的“空巢老人”不在少数。烟台慈善总会义工联络部部长许振珊告诉记者,许多老人在过年的时候情绪会很高涨,有的子女回家,有的志愿者会上门帮助。可是年一过,子女一走,老人就会陷入低落的情绪中。“对于这样的空巢老人,帮扶工作不能只限于逢年过节。”许振珊说。
据了解,烟台现有60岁以上老人111万,并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其中空巢老人43万,困难空巢老人7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也会越来越多,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烟台慈善总会从2006年以来一直组织慈善义工帮助“空巢老人”。许振珊告诉记者,她曾根据社区提供的名单用了两个月时间挨家走访了36位“空巢老人”,有的老人身体不好,不能自理,义工们就会定期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买东西。“这些老人大部分都不缺钱,缺的是精神上的抚慰。”许振珊说。
毓璜顶医院心理咨询室主任医师苏路侠认为,“空巢老人”更需要的是儿女的关爱。老人在物质上的要求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他们需要的是儿女在身边的一种满足感,精神生活更重要。子女经常不在身边,或者回来很短时间就离开的老人往往有很强的失落感,会觉得生活没有意思,这都是“空巢”综合症的表现。而且,老人长期的精神压抑会引发身体上的疾病。苏路侠建议,“空巢老人”的儿女应该多回家看望老人,回不了家也应经常问候,尽量避免春节这种“探亲节”给老人情绪上造成的强烈反差。慈善机构对“空巢”老人的帮扶也要因人而异,应更注重老人心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