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在卧室不慎摔倒,在喊人不应、电话又够不着的情况下,老人两天水米未进坚持用脚踢门,终于被邻居和民警发现获救。在感慨自己命大的同时,民警们也为独居的杜老先生感到担心,如果不是邻居及时发现,还不知道老人会怎么样呢。目前,老人的亲属已获悉了该情况。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1%,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将更加频繁,家庭结构的变化,使“空巢老人”随之增多。“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有关空巢老人的悲剧不少。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上海有5%到15%的老人经常产生害怕、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老人在家中悄然死去,经过好长时间才被人发现;有的老人为让儿女回家而故意挥刀自残;有的老人为让子女常回来看望自己,设立“子女探望奖”;有的老人在节日付费请子女回家吃“团圆饭”…… 老人为社会、为家庭付出了一生,他们向社会这个银行里存储了一生的“存款”,现在我们应该偿还给他们“利息”和“本金”,他们理应得到社会、家庭的回报,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不仅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长辈、他们生育并养育了我们,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老年人幸福了,我们也放心了,老年人幸福,将来我们也会幸福的。 《咱爸咱妈》中的一句歌词唱得好:切莫忘谁将你养大谁将你生!子女无论工作再忙,离家再远,也要找点时间常回家看看,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等,不仅要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更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这不仅是做人的起码道德,也是子女的责任、义务,更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即使子女“离巢”,也应该增加与父母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空巢综合征”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老人充实生活内容,如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等。 资料证明,“空巢老人”需求比例最高的是生活照料,其余依次是医疗保险、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其中60%的独居老人将生活照料列为第一需求。因此,对于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多一些照应,如在一些城市,为防止“空巢老人”发生跌倒、火灾、生病等意外,政府为他们免费安装了援助呼叫系统——安康通。老人遇事按下随身戴的电子手表式样的遥控按钮求助,城市系统服务中心的人员就能了解到老人的基本情况,并迅速为老人提供援助。 社会福利部门应为“空巢老人”建立档案进行分类管理,采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老人的生活起居进行监护等,福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定期到老人家看看,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等。还可以进行市场化养老,打造专业的养老组织对老年人进行个性化服务,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也为老年人解决实实在在的难题。 这位空巢老人死里逃生的经历,既让人庆幸更让人担忧。国庆节与中秋节即将到来,为人子女者是否应该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