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震颤≠帕金森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他部分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有些人一旦出现肢体震颤,就认为是得了帕金森氏病,但往往事实并非如此。
有的人肢体一般情况下不震颤,但在拿东西的时候,如用筷子夹食物或端杯子喝水时肢体震颤,这在医学上叫动作性震颤,如果没有伴有其他症状,一般是原发性震颤,用左旋多巴治疗无效。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也可以出现震颤,如甲亢,其特点是双侧肢体的细震颤,频率快且伴有心率快、疲乏无力、多食易饥、消瘦以及多汗怕热等症状。此外,紧张、焦虑、低血糖以及过度疲劳都可以出现一过性肢体震颤。因此,在完善各种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前,不要随意下结论。
帕金森氏病的自我诊断
帕金森氏病的起病是缓慢的,最初的症状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出现以下症状时,临床上就基本可以诊断为帕金森氏病了。
1、静止性震颤早期往往是手指或肢体处于某一特殊体位的时候出现,当变换姿势时消失,以后发展为仅于肢体静止时出现,例如在看电视时或与别人谈话时肢体突然出现不自主颤抖,变换位置或运动时颤抖减轻或停止,这种为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氏病震颤最主要的特征。
2、肌肉僵直初期感到某一肢体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出现运动迟缓,甚至做日常动作都困难。
3、运动迟缓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做精细动作,如解系鞋带,扣钮扣等动作变得缓慢许多,或者根本就不能完成。
4、“小写症”、“面具脸”、“慌张步态”写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称之为“小写症”。面部肌肉运动减少,很少眨眼睛,双眼转动减少,表情呆滞,像戴了面具一样,俗称“面具脸”。行走困难,一旦开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步小且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即“慌张步态”,转身困难,要用连续数个小碎步才能转身。
5、其他如唾液和皮质腺分泌增多,大小便排泄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少数病人可合并痴呆或抑郁等精神症状。
一般如果一个人有了静止性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中的任何两个症状,且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后症状改善明显,在临床上可以诊断为帕金森氏病。实际情况中,大部分患者的症状表现错综复杂,并不像上述那么典型,所以只有通过专业医生详细检查才能诊断帕金森氏病,切莫自己乱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