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老人
快速搜索

情绪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2015年03月20日

所谓情绪,就是人思想感情的流露,是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所处的一种状态。中医把这种精神因素分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内经》提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七情不可为过,过激就会损伤脏器,有害于身体。老年人的情绪应当稳定、饱满、乐观;情绪波动,喜怒无常,心情忧郁,感情脆弱,都有损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静状态。” 不良的情绪,恶劣的精神刺激,可使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指挥失灵,造成其他器官机能调节发生障碍,导致一系列的病患。有许多疾病,如精神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甚至于癌症等,都与精神因素有关,特别是疑虑、恐惧、悲伤、愤怒等坏的情绪更易诱发疾病。“气乃百病之源”、“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世界上许多长寿者都是在乐观的情绪中度过一生的。不良情绪可以致病;而乐观的情绪可以治病。性格顽强,情绪乐观,就可减轻病痛,有利于治疗。人到老年难免患病,要有正确的态度是,一是要不讳疾忌医,二是要情绪乐观,“既来之,则安之”,精心医治、调养。 老年人生活在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中,是有益处的。老年人兴趣不妨广博一点,无需精益求精。如体育、绘画、书法、写作、下棋、摄影、集邮、养鱼、玩鸟、种花、烹饪等等,可以从头学起,每天有一点安排,时间长了,便生乐趣,便有一种依托,可培养愉快平静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既可调剂生活,避免单调、枯燥,又可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健康。 老年人离开了工作岗位,成为社会的普通一员。种种变化使他们变得与社会发生距离,与社会不融洽,于是他们会产生种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从家庭来看,日趋小型化,青年人需承受着来之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对老人关心、交流少了,势必造成老年人的孤独感,甚至发生心理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的心理会越来越脆弱的。 老年人要乐观地认识到:昨天和今天的“我”没有关系,要主动地去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使之长期保持最佳状态,以求心灵较彻底的解放,体会轻松自由。

相关阅读